本文共 212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计算机网络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从不同的角度,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理解。目前,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:广义的观点、资源共享的观点和用户透明性的观点。
1:资源共享:用户可以共享网络中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
2:数据通信:实现计算机与终端或计算机之间传送各种信息1:功能:负责数据处理的主机和终端
2:逻辑:①:资源子网 ②:通信子网1:核心部分:大量网络和路由器:
①:分组交换: 优点:高效,灵活,迅速,可靠 缺点:排队,有延时 ②:电路交换:电话机之间用电线相连2:边缘部分:
(1):主机,智能终端,服务器 (2):计算机之间的通信: ①:客户-服务器方式(c/s)方法 (Client/Server方式)(需要区分哪个是主机,哪个是服务器) ②:对等方式(p2p)方法 (Peer-to-Peer方式)(不区分哪个是主机,哪个是服务器)1:局域网(1公里) ( 房间,建筑物,校园 )2:城域网(5-50公里) 城市3:广域网(几十-几百公里) 国家4:接入网:是用户能与因特网连接的“桥梁”
结论:
(1)广域网的作用是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, (2) 局域网的作用是增加资源共享的深度, (3) 城域网的作用是方便地将大量用户计算机接入到互联网。1、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,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( )。
A、 DATAPAC B、 OCTOPUS C、 ARPANET D、 Newhall2、 ( )用于将有限范围(如一个实验室、一 栋大楼、 一个校园)中的各种计算机、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起来。
A、 广域网 B、 接入网 C、 城域网 D、 局域网3、将计算机网络划分成局域网、广域网和城域网的依据是 ( )。
A、 网络使用者 B、 网络技术 C、 网络的覆盖范围 D、 网络软件4、目前,传统局域网的带宽可以达到10M,表示( )。
A、 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 MB/s B、 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 Mb/s C、 数据传输速率至少为10 Mb/s D、 数据传播速率可达10 Mb/s5、关于C/S方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( )。
A、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,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B、 客户和服务器实质是指计算机进程 C、 不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D、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,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6、 ( ) 的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干米到几千千米,因而有时也称为远程网。
A、 广域网 B、 城域网 C、 局域网 D、 接入网7、 ( )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“最高数据率”.
A、 时延 B、 带宽 C、 RTT D、 传播时延8、关于P2P工作模式,描述正确的是 ( )。
A、 常用的电子邮件服务就是基于这个模式工作的 B、 是因特网核心部分的主要工作方式 C、 客户服务容模式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定有 方是服务请求方, 方是服务提供方 D、 对等连接模式,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9、IEEE 802 3u的标准速率为100Mbps, 那么发送1个比特需要用( )。
A、10^-8 s B、10^-6 s C、10^-7 s D、10^5 s10、关于因特网的边缘部分描述不正确的是( )。
A、 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: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 B、 在C/S方式中,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,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C、 在P2P 方式中,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D、 B/S方式是C/S方式的一种特例二、填空题(共6题,31.2分)
1、从逻辑上看,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 通信子网 和 资源子网 两个部分 。2、从覆盖范围分,计算机网络常可以分为 局域网 、 城域网 和 广域网 。
3、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, 时延 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端所需的时间。
4、因特网的核心部分采用 分组交换 技术传输数据。
5、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 数据通信 和 资源共享 。
6、因特网边缘部分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
客户-服务器方式;C/S方式;(C/S) 和 对等方式;P2P方式;(P2P) 两大类。三、简答题(共3题,16.8分)
1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? (1)以主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。 (2)计算机—计算机网络。 (3)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。 (4)Internet广泛应用阶段。2、从资源共享的观点出发,计算机网络有哪些特征?
(1)计算机网络建立的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。 (2)互联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、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主机。 (3)互联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。3、在某网络中,传输1比特二进制信号的时间为0.01 ms,则该通信信道的带宽是多少?
1比特/0.01ms=100000比特/秒(ps:以后有时间再补充)
转载地址:http://uiao.baihongyu.com/